工大要闻
 工大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工大要闻>>正文
以国际化助推“双一流”建设,工大腾飞正当时
2019-07-06 09:21 付怡  党委宣传部 国际合作处

西工大新闻网7月6日电(记者 付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致力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陆续出台,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如何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了新要求。西北工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初步形成了以国际化人才培养、全球拓展、国际学术合作为三大引擎,以合作办学、国际教育、专家引智等八大平台为重要抓手的国际化格局。

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海外知名度与影响力逐渐显现,并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西工大力量。

我们毕业了——苟秉宸摄

深化国际化改革,实现国际化办学水平突破

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要实现“四个突破”,其中第四个突破——“在国际化办学视野上实现突破”明确将“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拓展学校的国际化办学视野突破”作为学校今后几年国际化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国际合作处定期举行“全球伙伴周活动”,启动“学院一流伙伴”计划,统筹提高校、院两级国际化能力建设;联合研究生院、学生处制定了《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国际交流管理流程(试行)》,通过实施“翱翔四海“和研行五洲“,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模得以不断扩大,国际化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新增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出国(境)项目70余项,学生年出国境规模突破2000人,从2013年364人增至2018年2003人,翻了3番。其中人文经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生命学院、教育实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学生出国(境)比例超过10%,航空学院、材料学院、动力能源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出国(境)规模实现翻倍增长。

学校还统筹推进学生本土国际化教育,2018年国际合作处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及相关学院首次开设暑期国际学堂,邀请了44位院士、大学校长、教授来校授课,吸引了校内以及厦门大学、斯蒂文森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共计992名学子参与其中。“这是全新的体验。让我们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来自世界各国优质的教育资源。”我校张晓东同学高兴地说。

在我校学子广泛“走出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被中国悠久而独特的文化所吸引,通过“一带一路”了解并选择来到坐落于古丝路起点的西北工业大学学习、成长。学校通过打造适宜国际化人才成长的"整体环境",构建与现有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全英文授课体系,实现中外学生同堂授课、同卷考试、同室科研、同班活动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了大量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喜爱中国的高水平国际化工程人才。

学校不断优化留学生招生管理模式,组建29支招生团队,成立了33个优秀海外生源基地,构建了“全球布局、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面覆盖”的国际学生招生体系。并开始采用国际通用的申请审核制度,从语言能力、学术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进行选拔,确保每一位拟录取学生均通过规范性的考核与选拔,在增加招生数量的同时,实现生源质量大幅提升。截至今年1月,我校留学生总数已达到2015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21%,其中学历生1040人,硕士、博士留学生占学历留学生49%。

“我们会努力学习汉语和专业课程,希望以后能留在中国工作,施展才华。”来自俄罗斯的三胞胎兄弟鲍里斯、格里沙、亚历山大正是通过审核,进入学校跨境电商专业学习。2018年,学校作为首批开设跨境电商预科的大学之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跨境电商教育联盟章程,该专业作为我校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赢”联合培养模式的成果之一,受到了央视经济新闻联播的专题报道。

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升质量。近年来,学校加大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与28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达成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合作机制的高校达81所。并与51所QS排名Top200的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学生与教师互派项目。

同时,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深度合作,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签署了培养协议,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承办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10周年庆典活动暨第九届国际研讨会上,签署建立航天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习近平总书记发电祝贺。在承办的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第27届全体大会暨第五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签署“西北工业大学——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培训中心”,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高端工程人才的需求。

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实现全球合作布局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强调各国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作为承担着“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职能的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不断拓展海外“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工大声音”。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教学现场

2016年,我国西北地区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工大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正式成立。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在引进英方优质教育资源基础上,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先后成立了NPU-QMUL先进材料与结构研究院、国际教学研究中心、学生国际发展中心,“一芯三擎”,实现了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教学研究与学生发展同步推进,为新时代下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发展提供新模式。

依托学科优势和发展需求,积极搭建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与平台。2017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截至目前,已有14个丝路沿线国家的51所大学、科研机构、学术组织加入联盟成立两年多来,主办了学生交流、学术研讨、国际比赛等10余项活动,通过共同商议联盟机制、共同建设联盟活动,共同分享联盟成果,激发成员单位参与热情。2019年,联盟多项活动由埃及军事学院、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巴基斯坦国家科技大学等多个境外成员单位承办,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带动了航天领域国际深度合作。

2018年,牵头E9高校,学校发起成立中澳工科大学校长联盟。成立一年多来,联盟成员遵循着共商共建原则,完善联盟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弘扬开放包容精神,探索构建联合培养合作办学新机制,坚持互利共赢准则,开展宽领域、多层次的科研合作等的内容。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具象载体,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所有着强烈家国使命、社会担当的大学必须承担的使命。西工大坐落于13朝古都西安,自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中华民族深邃与博大、诗意与精深的文化基因。

今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融合材料、机械、海洋工程、力学与土木建筑、信息、管理与人文社科多学科优势,推进与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等学科交叉,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创新研究。

学校还非常重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建设高水平英文网站,密切与国际重要新闻媒体平台合作,借助海外校友、合作伙伴、国际组织,承办国际会议等渠道,加强海外宣传,讲好工大故事,传播工大声音。2018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多次报道我校国际化工作,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涉外媒体多次使用外文报道我校国际化活动,还与Nature联合推出我校宣介特刊,营造了国际化整体环境,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高质量国际学术合作,助推“双一流”建设迈向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作为人才聚集、智力汇聚的高校,更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近年来,学校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10个、成立62个联合实验室。同时,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国际学术机构保持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支持教师赴境外交流学习。2018年我校教职工因公出境达1579名,增幅显著。

国际学术交流越发频繁,2018年举办顶级国际学术会议54个,年增长50%,在包括Nature,Science等SCI学术期刊发表境外合作论文突破了1000篇。多位教授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及“玛丽·居里学者计划”基金支持,与国际知名科技工作者共同开展科研工作,交流科研工作,提升学校声誉。

5年来,学校聘请的名誉、顾问教授增长三倍。其中,7位诺贝尔奖、1位图灵奖获得者,68位国际知名学者作为我校名誉或顾问教授,长期支持我校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国际化交流合作。

西工大俄罗斯籍专家扎波罗特诺夫.尤里教授荣获2016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此外,学校每年邀请1000余名国际知名专家来校开展讲学、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交流会。5年来共引进长期外籍教师384名,其中3位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8年,我校中德风电研究所的罗伯特·喀什教授当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誉教授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获评“2017外教中国年度人物”。

在此过程中,我校一批专家学者受邀作为中国代表,在重要国际学术型组织担任主席等职务提升中国在重要国际组织影响力,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9年,我校黄维院士在亚太工程组织全体大会上,正式履新联合会主席一职,这是国际重要学术型组织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举行主席履职仪式,表明我国在参与国际区域工程教育认证与人才培养标准对接等方面进入新的阶段。

携手共进——郭友军摄

伴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大学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大。特别是作为国家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之一,深度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战略,是西北工业大学探索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

泱泱大风,志气凌云。进入新时代,西工大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继续推动国际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国际化的西工大走向世界,让世界为国际化的西工大点赞。西工大人也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开启面向世界的追梦之旅。

(审稿:张富利 雷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