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闻网2月24日电2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近日,《中国航天报》推送了栾希亭、柴波两位2018年度航天功勋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本次获得2018年度航天功勋奖的共7人,其中两位获奖者均为我校校友。栾希亭、柴波,他们将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是航天事业的实干家,也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注明:以下个人事迹和图片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信公众号,来源为《中国航天报》)
栾希亭:我心似箭驰而不息
栾希亭,2003年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副书记
“我能做的就是用行动去强调它的重要性。”——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党委副书记栾希亭。
今年春节对于栾希亭而言,似乎过于冷清。他的女儿在外地工作,年前妻子请假赶去照顾两岁的小外孙。临行前,妻子说道:“老栾,你要是能去该有多好,咱们一家就团圆了。” “去不了,工作脱不开身,你去照顾好女儿和小宝宝。” 栾希亭的思绪又回到材料里那一堆数据中来。2018年无疑是六院宇航发射的丰收年,2019年该如何延续辉煌,实现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
工作急行军,他稳若泰山
年前倒数第二个周六,和往常一样,栾希亭依然保持着“急行军”的工作节奏。 从早上8点10分开始,到晚上8点,栾希亭已经辗转了四个会场。会毕,他立刻动身赶往机场,奔赴外地,到达驻地已是凌晨。周日早上8点准时参加专题会后,他又奔赴北京。周一,结束了一天的会议,他疾奔机场,乘坐晚上8点的航班回陕西,又是步履匆匆的星夜归程。 2018年恰逢六院质量体系换版,换版工作从1月初一直持续到9月底,横跨院本级10个部门,需要审核34份体系文件。每一次文件讨论和审核,栾希亭从无缺席,直到整个体系文件的最后一次审查。 “咱们航天把质量视作生命,质量体系换版,是何等重要的大事,这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航天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作为主管院领导,我能做的就是用行动去强调它的重要性。” 栾希亭主管的常规型号发动机,常年在秦岭深处的凤州试验区抽检试车。自然,他的行程地图里,还有一个重要据点——红光沟。六院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栾希亭型号产品管理、质量与产能提升两手抓,一院四地、试车现场、基层车间,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需要我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提前一周告知我。我心里有数,提前把行程排出来,不耽误你们工作。”为了让主管的各项工作顺利并行,他对计划、质技等部门的同事如是说。
技术讲民主,管理要创新
“这位同志,你再说说你的想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一起讨论。”每次会议,栾希亭总是鼓励大家多发言,不怕说错,只怕不说。同事眼中的他,是一个发扬技术民主的专家型领导。 “团队优秀合作,厂所密切协同,是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最大优势和法宝。”他常常这样鼓励大家。 栾希亭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专家来院培训,他学得非常认真;去试验现场,他就和大家凑在一起讨论数据,商量措施。 “布置工作不要只是下达文件提出要求,更要提供工作开展的方法和指导材料。”作为专业研究院的主管领导,工作职能不只是技术管理,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管理都是职责所在,他希望通过一项工作的开展,真正普及的,是科学的工作理念和方法。 于是,在六院,集团公司质量管理“新28条”被分解成了108条解读要点和179条实施要求。这些材料,可直接指导厂所工作,也成为他们培训设计师、主任工艺师的通用教材。 于是,在六院,四个型号常规发动机的零组件统一到了一个状态,产能大幅提升,每年交付发动机效率提升了15%。 于是,在六院,重大型号产品组合件实现了总装前质量验收,质量重心前移,该类产品再未出现低层次质量问题。 一线、发射场、试验区、北京、上海、西安……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 在航天,在六院,这样的他,已经驰而不息三十多个春秋。这就是栾希亭,一个航天液体动力事业的追梦人,乘愿而来,初心不改。
柴波:为国“铸剑” 30年无悔
柴波,1987年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飞行器导航制导专业毕业,现任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总工程师、型号副总指挥
这个奖属于我们771所8000名干部职工。”——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总工程师、型号副总指挥柴波。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总工程师、型号副总指挥,柴波的人生轨迹是简单而执著的。30多年来,他初心不改,潜心计算机设计、可靠性、产品化与国产化技术研究工作,无怨无悔地做着一件事——为国“铸剑”。
他长期抓总研制的近200个型号850多种计算机产品,实现了高质量交付,参飞成功率达100%。他本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临危受命掌“帅印”
1987年,柴波从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飞行器导航制导专业毕业。1994年,他成了当时九院771所最年轻的研究室副主任并主持工作。不久,为突破一重点型号系列任务用嵌入式计算机的相关技术瓶颈,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出色的柴波临危受命,被九院771所任命为型号主任设计师、771所副总工程师,执掌“帅印”。
柴波积极探索,潜心研究,设计开发了国内首款型号嵌入式计算机透明监控程序,实现了型号嵌入式计算机的飞行程序在地面开发、依靠通信加载,运行结果地面显示,成为771所所有型号普遍采用的模式。同时,他开创性地实现了飞行程序在单元测试仪状态下的模拟仿真运行,提高了测试覆盖性,确保了该型产品交付运行20多年零故障。
在一型计算机初样系统匹配试验中,遥测系统开机会造成飞行程序25%的死机率。为了找准问题,柴波搭建测试环境,模拟系统运行状态,经100次试验复现了故障,弄清了机理,采取措施后又进行了100次的验证试验,证明措施有效。这种做法不仅彻底解决了问题,而且受到型号“两总”和客户的表扬,成为该型号总师后来提出的“严细慎实”经验的典型事例,更是现行技术归零5条标准的早期实践。有了这次经验,他在该型号后续任务中更加游刃有余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0年来,为了规范设计,提升团队整体水平,柴波编写航天计算机设计指南、复核复算细则等所级规范并进行全员培训;为了提升产品化水平,他组织团队设计了10多种标准功能板,固化了设计、PCB布线、软件测试和试验方法;为了在出所前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他组织建立航天计算机环境适应性模拟试验平台等,为团队整体素质、能力提高和产品质量保证打下良好基础。
柴波及其团队承担的计算机型号任务占九院771所型号任务量的60%,且全部飞行零故障,为全所连续累计参飞成功率100%作出了贡献。
痴迷创新终不悔
2011年,柴波被任命为九院771所总工程师。为解决关键核心元器件自主可控问题,他坚定不移地践行“走国产化、自主可控的道路”战略。
在推动元器件国产化自主可控中,他坚持“研验用”相结合方式,实现了重点型号国产化率100%的成绩。2011年,在一型号任务中,柴波提出了型号嵌入式计算机全国产化的方案。他带领研制团队连续攻关,仅用90天的时间,先后克服国产器件使用手册准确度和完整性缺失等困难,确保实现了我国首台100%全国产化设计的型号嵌入式计算机飞行试验成功,树立了国产化计算机质量品牌。
针对型号嵌入式计算机结构形状不一、设计开发重复、问题多发的问题,他积极推进产品设计标准化、重点型号型谱化,实现了设计功能模块标准化、单板与整机产品系列化。
面对771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要求,柴波提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系统级产品。在新的使命推动下,柴波开始积极探索技术和管理创新。他采用去型号化设计,创新运用IPD管理理念和成本设计控制方法,把质量管控、技术发展和成本效益有机结合,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民用航天等多个领域的低成本一体化系统集成,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定海神针”显将风
2018年11月,一重点型号首飞在即,同批产次另外一台产品系统试验时偶遇一次干扰异常。为了查清问题,柴波24小时坚守现场,针对问题难复现、关注度高、认识不统一、归零时间短等状况,他系统分析、果断决策、统一认识,用非常严谨科学的排故方法,3天内就完成了故障定位,7天内完成了归零程序,确保首飞按计划顺利进行。此问题的归零不仅搞清楚了大家以前没有认识到的元器件深层次参数离散问题,更为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柴波在忙于型号任务的同时,深入推进基础技术研究,编写各种专业技术规范。2018年,他独立编著出版了《军用嵌入式计算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保证技术》。同时,他作为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6人。如今,这些经他培养的人才都已成为型号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他所带的徒弟已有多人走上行政和技术领导岗位。
柴波是航天强国建设道路上辛勤耕耘的千千万万个航天人之一。获得航天科技集团2018年度航天功勋奖后,柴波说:“这个奖属于我们771所8000名干部职工。”